Saturday, November 20, 2010

家在何方?(中): 保障购屋者利益只说?不做!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多次矢言保障购屋者利益,严惩不负责任的发展商,并在该部网站发布发展商黑名单,同时接管及解决部分搁置工程,但种种措施似乎不见绩效。
发展商可以言辞凿凿,以堂皇理由反对政府落实“先建后售”措施,留下数以千计的烂摊子最终却要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收拾残局!完全处于劣势购屋者再怎么强烈捍卫,始终抗议无效。
贷款供屋,给予发展商“预付资金”的购屋者,面对不负责任的发展商,漏洞百出的宽松法律,难道真的只能作困兽斗?房屋及地方政府部近年到底有什么动作,管制唯利是图却不自量力的发展商,避免屋业发展计划搁置问题继续恶化,继而成为加剧政府负担的烫手山芋?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记录显示,从1990年至今年7月,我国共有45项搁置房屋计划已经竣工,并从搁置计划名单中删除,涉及9805个单位及5616名购屋者。还有50项搁置房屋计划被接手,涉及2万2711个单位及1万5796名购屋者。
然而,还有56项尚未有发展商接手的搁置工程,设计1万6107个单位及9711名购屋者。其中雪兰莪州占超过半数,共有19项计划,5012名购屋者!若总计起来,国内的搁置房屋计划多达151项,受影响的购屋者逾3万人!
工程搁置泛滥成灾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网站从2000年至今,已将1049间无法完成屋业计划的发展商及3782名董事局成员列入黑名单!这些发展公司不只涉及搁置工程,还有延迟提呈计划报告、没有偿还贷款、被控上法庭及罪成等等。
屋业发展工程搁置,已是泛滥成灾,除了上述的“黑名单”措施,房地部属下的国家房屋局也把有关问题列为优先处理项目之一,积极介入,收集受影响业主的资料,寻找及委任适合的发展商接手,逐步减少及解决搁置工程。据了解,该部去年还拨款2亿令吉,修复搁置的中低价房屋计划。
反而,处理房屋工程搁置经验丰富的甲洞社区主任余保凭却直言,房地部将发展商列入黑名单,根本是毫无绩效的表面动作,绝对不是应付问题的方式!
欠缺完善监管制度
他说,发展商只要申请破产,结束公司,就撇清所有责任,然后换一个名字注册,又能继续承接其他工程,这样的把戏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在全国各地普遍得犹如家常便饭,他手头上最近期的例子就是搁置多时的甲洞丽园廉价组屋工程。
“只要2令吉就能注册新公司,路人甲乙丙丁都能开公司,根本不是问题,这种手法在我国太普遍了!只要申请破产,换个名字就能重新注册,这么大一个法律漏洞明摆着谁不会钻?”
他说,房屋问题累积数十年,但至今还是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购屋者的权益,也没有严格监管承接工程的发展商,而许多问题都是人为,只要有诚意,就可以解决,偏偏一再拖延,任问题堆积土山。
在他处理过的众多屋业工程搁置投诉中,大多数受影响业主最终都没能入伙,尤其那些经检核后被视为“没有发展潜能”的工程,根本没有商家愿意接手小盈小利的烂摊子,政府反而还要动用纳税人的钱,大做亏本生意。
集体施压,减少损失
余保凭坦言,购屋者往往只能作困兽斗,一是诉诸法律,一是向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反映心声甚至是集体施压,要求该部接管工程,尽快竣工,减少业主的损失和负担。
此外,为了减少损失和避免工程永远搁置,业主通常都只能让步,放弃向同意接管工程的的第三方追究赔偿金,确保工程顺利完工。若大部分的业主拒绝吃亏,问题则会没完没了。
三天两头见报的屋业工程搁置新闻,受影响业主集体投诉,举大字报抗议,甚至恫言到相关的政府部门情愿或上书首相署,看似下策,却是逼于无奈。
公开控诉
甲洞丽园廉价组屋之外,淡江Ukay Bistari公寓建设工程拖延4年未竣工,400多名购屋者每月交付700多令吉房期却等不到屋子,愤而在工地举大字报,向中央及州政府“公开招标”,不惜以投票权“威胁”政府,无非是因为协商无望,求助无门,逼得使用激烈方式,公开控诉。
不论甲洞或淡江,都只是数以千计的案例中的冰山一角,同样的问题依然不断重复。诚如PHUKB业主协会主席莫哈末拉菲甘所言:“如果将事件诉诸法律就能解决,业主们何须采取如此下策?到了最后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我们要的只是房子,向政府施压实在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在余保凭看来,若有诚意解决问题并且够坚持,很多事后的问题其实可以预先防范。比如政府可以规定承接工程的发展商在动工之前,缴付一定数额的抵押金或储备金给银行或是房地部,以防后患,若工程搁置,在寻找及委任第三方接管的空置期至少还有一笔预备资金可以应付工程进展。
“发展商总是以资金有限、没有能力承担等理由反对保护业主一方的建议,然而工程一旦搁置,购屋者必须偿还银行贷款,一些还要继续在外租屋,根本就是双重负担,若依循管道向发展商或政府投诉,又是漫长的程序,无尽的等待,他们的无奈和辛苦,又有谁来体谅?”
双方应负,监督责任
马来西亚购屋者协会中文组主任陈钟灵坦言,政府监管及执法不严,加上法律缺漏处处,我国的购屋者欲购置产业,就只能“靠运气”,购屋者本身固然需要谨慎,但最终关键还是在于房屋及地方政府部,从批准发展准证之前,即使不能做到滴水不漏,却必须将风险降到最低!
务必慎选
他逐一分析,购屋者本身固然有不能忽视的责任,比如在购买房屋前,务必慎选信誉良好的发展商,并在工程进行期间严密监督工程进展,一旦发现任何不妥,即向房地部反映,不是等到过了工程期限、完全停工或发展商宣布破产后才来懊恼怒骂。
“不论是购屋者或房屋部,双方都有各自应负的监督责任。拥有切身关系的购屋者一旦情况不妥应向房屋部反映,后者则应召见发展商开会,而且明文规定,发展商每个6个月必须向该部呈交工程进展报告。”
然而,大部分的购屋者都是事后跳脚,房地部则没有严格监管和执法,发展商没有定期提呈报告,负责官员也没有追究,再不就是等到接获投诉才采取行动,所以极其有限的法律如同虚设,间接纵容承接工程的发展商敷衍塞责。
房屋计划搁置的影响深远,当中涉及就衍生出来的问题更是繁复,大部分发展商更以不同名称注册公司承接不同工程,购屋者再怎么谨慎,也还是无法避免陷入工程搁置的窘境。
矛盾的是,信誉好的发展商所承建的产业,往往都是高价房屋,承接中低价房屋计划的发展商背景又非一般人所能彻查,所以最终把关键还是在政府方面。
陈钟灵指出,一旦遇到这种不幸事件,购屋者只能向房屋及地方政府部投诉,因为筛选发展商、批准工程及发出准证的是房地部,事前应该彻查所有申请公司的背景和财务能力,但官员往往以各种理由推卸责任。所以大马的购屋者总是处于劣势,无奈又无助。
“媒体的积极报道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林立总总的房屋问题报道和处理程序,都有一定的教育和提醒作用,购屋者不能总是抱着‘其他人会去投诉’的心态守株待兔,大家必须同仇敌忾,成立购屋者协会,因为个人的投诉往往被忽视。”
徒劳无功
询及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将发展商和董事局成员列入黑名单,并在网站上公布有关名单的做法之绩效,他反问:“多少人会去登录进去,逐一细看这些名单?多少人会上网去查看哪家公司哪个董事在黑名单内?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或一家公司被列入黑名单,同样可以用亲朋戚友的名字或新公司名称注册,所以问题又回到原来的矛盾!”
根据他的了解,我国的房屋法其实有明文规定,凡超过10英亩的发展计划,其中的10%必须是廉价屋,但许多发展商只完成有利可图的中价和高价房屋,廉价屋工程则一拖再拖。
若将事件诉诸法律,问题同样很多,发展商几乎都是有限公司,而且已经申请破产、清盘,购屋者要向谁追讨损失?所以结果几乎都是徒劳无功,还要承担一笔法律费用。
“即使委任新发展商接管有关工程,第一个条件必定是要购屋者放弃追究赔偿金!所以本地购屋者真的是很无奈,购置产业就是赌运气!”
无论如何,他强调,事情不是毫无希望,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始终是最大的关键,在批准发展商和工程准证之前,务必彻查有关公司的背景和财务状况,并且严格执法,只有这样才能令承接工程的单位有所忌惮,不敢为所欲为。
搁置的屋业发展计划处理进展(截至2010年初)
进展————————————————————数目
复健计划下处理——————————————  27宗
原本发展商“拯救”发展商处理———————  33宗
国家房屋公司———————————————   9宗
接受程序—————————————————   1宗
发展商清盘(法庭外处理)——————————35宗
转售给第三单位———————————————13宗
退回抵押金给购屋者————————————— 7宗
等待入伙纸————————————————— 6宗
已解决————————————————————19宗
总数————————————————————150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